初爲人父容易胖 不過男人想要身體健康?生多點孩子吧 | 新聞 | 大紀元汽車網 auto.epochtimes.com


2024-11-25 | 星期一

初爲人父容易胖 不過男人想要身體健康?生多點孩子吧

發表: 2015年10月08日

fotolia_50063059_subscription_monthly_m.jpg

(Fotolia)

斯坦福大學經過為期10年的研究、追踪了13.5萬名50至71歲的男性後,於2011年發表報告,指已為人父的男性死於心血管疾病的機會比無子女的男人低17%。

幾個月前,“Dadbod”(老爸身材)這個話題在社交媒體上瘋傳。這個詞語是一個小玩笑,意指身材在啤酒肚和健碩之間維持“良好平衡”的男士。不過,對於真正的父親來說──特別是新爸爸,當上父親後體型走樣的問題卻不是鬧著玩的。

蘇先生(音譯)自兩年多前初為人父後,體重已增加了8公斤,現在身體質量指數(BMI)是29.4,屬於中度肥胖。他曾經是健康勻稱的自行車愛好者,可是現在身材已經完全走樣。

今年44歲的蘇先生說出為人父親對健康帶來的種種影響:“我不但睡眠不足,而且常要在半夜起來,也沒有足夠的時間辦事,還要做家務。基本上,我沒有時間做運動。我覺得所有父母的情況都是一樣的,唯一的區別在於父親不需要用母乳喂養孩子。”

美國西北大學進行了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,追踪超過1萬名男性在青春期至成年早期的體重。結果發現,體重增加是男性初為人父後常見的問題。

研究發現,一個身高182厘米的典型男性在初為人父後若和子女同住,體重平均增加2公斤左右,而沒有和子女同住的父親,體重則增加約1.5公斤。相比之下,無兒無女的男性體重減少了600克。

研究員控制了其他可變因素,如年齡、種族、教育程度、收入、日常活動、接觸電視或電腦屏幕的時間及婚姻狀況,結果發現體重增加使和小孩同住的父親BMI增加2.6%,而沒有和小孩同住的爸爸,其BMI則增加2%。

 這項研究最近發表於《美國男性健康期刊》(American Journal of Men'sHealth)。研究報告首席作者克雷格·加菲爾德(CraigGarfield)是西北大學兒科及醫療社會科學系副教授。他表示:“婚姻對年 輕男性健康的影響已為人所知,但當上父親的影響可能比婚姻更大。體重增加得越多,BMI就越高,罹患心臟疾病、糖尿病和癌症的風險也就越大。”

已 為人父的男人罹患前列腺癌的風險也較大。哥本哈根國立血清研究所於2008年在《癌症》(Cancer)期刊中發表了一項研究,當中分析了所有於1935 年至1988年期間在丹麥出生的男性數據,經過長達35年的追踪研究後,結果發現沒有子女的男性患上前列??腺癌的風險比已為父親的男性低16%。

矛盾的是,已為人父的男人孩子越多,患上前列腺癌的風險就越低。研究人員指,理論上這可能反映了“健康父親”現象,即持續生育的男性患上惡性腫瘤機會較小。

  初為人父也會影響心理健康。心理健康專家強調產後抑鬱症對母親的危害,但堪薩斯大學研究員凱莉·溫德爾-胡默爾(CarrieWendel-Hummell)指,男人的生活在子女出生後一下子起了巨變,這時他們應該留意自己的心理健康。

  有時候,家長為了成為完美父母,會給自己太多壓力,以致心理健康狀況惡化。

溫 德爾-胡默爾是社會學哲學博士,其研究重點結合了生物學和社會學的觀點,來解釋新手父母面對的問題。她表示:“父母都應該在圍產期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,除 了抑鬱症外,也需要留意有否出現其他狀況。生小孩前後的情況都會影響他們日後患上焦慮症、創傷後應激障礙(PTSD)、精神錯亂和躁鬱症的機會。”

今年34歲的林先生(音譯)分別有一個3歲半和16個月大的孩子。他認為父親的健康狀況“通常在孩子出生後首5年稍微變差”,直至達到某個轉折點為止。他說:“到時候你要決定是否重新開始鍛煉身體,還是要放縱自己,讓身體變成'老爸身材'。”

   不過,對新手爸爸來說,並不是所有消息都是壞消息。有研究顯示,為人父親對健康也有好處。2011年一項發表於《婚姻與家庭期刊》(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)的研究以200名邊緣青少年為對象,從他們12歲起到31歲每年為其作評估。結果顯示,初為父親的男性會大幅減少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為,如 吸煙、喝酒以及犯罪。

  俄勒岡州立大學心理學助理教授大衛·克爾(DavidK??err)是這項研究的首席作者。他表示:“當這些青少年接近或步入成年期,整體上也會傾向減少進行這類行為。但為人父親會帶來額外的影響。”

“這項研究顯示,即使是愛好高風險行為的男性,為人父親的體驗也可能令其洗心革面。這是一個獨一無二的改變機會,因為新手父親可能特別願意聽從積極的信息,並且改變行為。”

而斯坦福大學經過為期10年的研究、追踪了13.5萬名50至71歲的男性後,於2011年發表報告,指已為人父的男性死於心血管疾病的機會比無子女的男人低17%。

根據去年密歇根大學一項研究發現,新爸爸的睾丸激素水平會下降,而且在嬰兒出生之前,他們體內的激素便開始減少。父親體內的睾酮水平與其養育子女的行為和參與度有關,較少參與養育子女的父親睾酮水平較高。

 32歲的投資銀行家阿南德·錢德蘭(AnandChandran)的長女莉亞在16個月前出生,他希望成為一個全程參與育兒過程的父親。莉亞出生後頭幾個月,他因為想待在妻女身邊,幾乎停止了定期的運動習慣。

他說:“不久後,我意識到如果要保持健康,就要建立運動習慣,所以我排列好所有事情的優先次序,履行父親和丈夫的職責之後,第二重要的就是保持健康。”

錢德蘭每天會在日出前起床,出外跑步或騎自行車,然後在家人醒來時回到家。他的決心使他成為“老爸”之中的異類,因為他的身體比成為父親之前更健康,身材也更健碩。

錢 德蘭表示:“為人父親其實十分累人──可能是我經歷過的最漫長、最讓人身心俱疲的事情。要找時間處理其他重要事情並不容易,但至少要有一個愛好,例如每周 保持運動就很有幫助。這可以促進內啡肽的分泌,舒緩育兒的壓力和疲勞,也能確保你的生活不僅限於當爸爸和丈夫。此外,我希望我的女兒過著健康而積極的生 活,所以我自己也要開始實行這種生活方式。” 

 

文章來源: 南早

廣告
 

新車優惠


胖編推薦




您可能感興趣